《风林火山》曾因巨大的野心、失控的预算和漫长的延期备受关注。然而,上映后人们记住的只有其崩溃的成片。影片叙事混乱,开场大屠杀后的剧情变得不连贯,观众难以沉浸于麦浚龙构建的超现实香港世界中。
情节推进缺乏动机和后果,观众被迫在信息碎片中拼凑故事全貌。电影更像是一系列穿插在枪林弹雨和拳脚交加之间的场景集合。剪辑遵循某种MV逻辑,创造了一系列视觉冲击力强但相对独立的片段。例如,李雾童在隧道中央床上醒来的超现实场景和精心调度的葬礼场面,这些片段本身有视觉美感,但未能形成整体美学感受。
角色频繁消失和出现,关键人物的行为动机模糊。影片引入大量叙事线索,但许多都成了死胡同。程文星和小叶的关系被赋予情感重量,却在混乱的赏金猎杀中草草了结。刘青云饰演的腐败警察王志达与警队内部的关系也被简化,卧底炸毁医院的情节未得到深入探讨。模仿《无间道》的彩蛋镜头显得过于明显。
尽管明星众多,但由于观众没有足够时间与任何一个角色共处,无法真正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叙事上的破碎化可能反映了导演对秩序崩塌、道德瓦解世界的意图,但这种尝试并未引发观众共鸣,反而制造了理解壁垒,观影过程疲惫不堪。
影片核心驱动力是李雾童通过制造大规模社会混乱来建立一个“无毒世界”的计划,但在思想和实践上存在巨大逻辑漏洞。主角的核心动机抽象且欠缺说服力,其他角色的行为动机也模糊不清。如高级督察狄文杰突然化身为冷酷的正义执行者,但动机不明。灵堂对决毫无智力含量,更像是为了终结混乱而强行设置的剧情工具。
这种叙事烂尾普遍存在,使得整个故事如同废墟,虽有精美构件却无法构成完整结构。演员们被迫扮演功能性符号或原型,几乎没有空间去塑造角色的复杂性。《风林火山》最终成为一座荒凉的坟墓,埋葬了野心、偏执和病态的美学洁癖。
观看这部电影的体验像是解剖一具精心防腐的尸体,探寻生命迹象消逝的原因。影片失控源于极致的控制,麦浚龙试图用手术刀般的精准雕刻一场风暴,最终只留下了一座风暴的冰雕。他的风格倾向在《风林火山》中被无限放大,从一栋摇摇欲坠的公共屋邨膨胀至一整座被冰雪覆盖的城市。
影片创作逻辑本末倒置,追求绝对控制过程中失去了叙事生命力。演员们不再是角色,而是导演宏大视觉构图中的棋子。雪作为视觉符号,隐喻了影片不惜一切代价构建纯粹形式世界的偏执。这场雪掩盖了香港的湿热、嘈杂和生机勃勃,改变了城市的物理景观和精神地貌。
虽然有些超时超支的制片灾难也能诞生经典,如《现代启示录》《泰坦尼克号》《大白鲨》等,但大多数时候,它们只会带来烂片。《风林火山》并不是那种旷古绝今的烂片,它只是一个平庸的烂片。它的风格失衡与内耗带来的是一种吞噬效果,观众感受到的只是扫兴和沉闷。对诺兰、王家卫和《无间道》的学徒式模仿,使其更像是体系内的正常产物,无法超越观众的已有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