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黄渤摔那一跤,观众都在笑是吧? 但你们知道吗,原著里老黄摔倒的那段,我读着读着差点把书扔了,太憋屈了! 《皮囊》里写他中风后非要每天训练8小时走路,结果一头栽地上,儿子冲过来时,他居然赔笑脸说“我太胖了,适应适应就好”。 这哪是喜剧啊? 这分明是拿尊严当抹布擦地!
不过韩寒和马林确实聪明,把赛车轮子换成龙舟桨片,让黄渤和范丞丞在水上扑腾。 电影里父子赛船和解多热血啊,可书里哪有什么龙舟? 全是湿漉漉的现实! 老黄瘫痪后大小便失禁,老婆还得像哄孩子似的给他换裤子。 蔡崇达写这段时压根没想让你笑,他就是要问你:皮囊烂透了,灵魂咋站直喽?
再说殷桃演的那个妈,电影里她扛水枪追债的样子简直闽南版霹雳娇娃! 但原著里的母亲更狠,家里穷得叮当响,她偏要借钱盖房,理由就一句:“我就要比邻居高一层,高一层我们就站起来了! ” 洗车捡垃圾? 那是基本操作!书里她为了还债,能连续半年每天只睡四小时。 电影把苦情戏全拧成喜剧梗,比如她拿扫帚追黄渤的桥段,影院里笑声炸锅。 可我看书时满脑子都是:这女人脚底板踩的都是钉子吧? 怎么还能跑这么快?
刘雪华演的阿太才在 电影里她玩火针灸、制燃烧瓶,简直武侠片隐世高手。但原著阿太的“狠”是哲学级的,她把儿子扔海里学游泳,切菜断手指眉头都不皱,还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这话现在被文青当朋友圈签名,可当年阿太说这话时,手背上全是海风割的口子。 电影把苦难炖成鸡汤,书里却直接给你端了盆血水。
其实《浪浪人生》提档到国庆播,明显是想蹭合家欢热度。 预告片里全家在沙滩躺平晒太阳,多治愈啊! 但《皮囊》里这家人的沙滩是啥样? 父亲瘫着数潮汐,母亲蹲着捡瓶罐,儿子在写“我爸今天又尿裤子了”。 蔡崇达当年写书时肯定没想过,这些碎片会被韩寒团队捡起来,裹上糖霜炸成爆米花。
现在票房数据蹭蹭涨,泉州取景地都成网红打卡点了。 晋江梧林古厝每天涌入举着电影海报的游客,但有几个知道,那红砖墙背后真有过一家五口,为争一层楼的高度差点压断脊梁? 电影里范丞丞密谋“发家治父”是搞笑梗,书里的黑狗达可是真咬着牙在笔记本写:“必须赚够钱,让父亲能死得有尊严”。
话说回来,电影加的那场龙舟赛确实妙。 韩寒把《飞驰人生》的赛车魂塞进渔船,让父子在浪头击桨,总比书里那种“沉默着擦尿渍”的和解方式好看多了。 但当我发现黄渤轮椅看海的那个永宁观音山,现实中是个连轮椅都推不上去的陡坡时,突然觉得银幕上的浪花,可能还没老黄当年滴在沙滩上的汗咸。
所以问题来了:当文学真实被电影喜剧绞成碎片,我们笑着吃完之后,是该夸厨师手艺好,还是该怪自己忘了原食材的腥味? 《皮囊》销量600万册,多少人是被“肉体是拿来用的”这句话戳中的? 现在电影让你笑出眼泪,这算不算另一种“用”皮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