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癌病之王”的,通常是胰腺癌。它之所以获此称号,核心源于其极高的恶性程度、极低的早期诊断率和极差的预后效果,这三大特征使其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难治疗、生存率最低的癌症类型之一。
早期无症状,诊断率极低:“发现即晚期”是常态
胰腺癌的发病位置极具隐蔽性——它位于腹腔深处,被胃、肝脏、肠道等器官包裹,早期肿瘤体积较小时,既不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疼痛,也不会出现特异性症状(如肺癌的咳嗽、胃癌的胃痛)。
约80%-90%的患者在确诊时,癌细胞已发生局部侵犯(如侵犯神经、血管)或远处转移(如转移至肝脏、肺部),彻底失去了手术切除(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的机会。
少数早期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非特异性症状,如“上腹部隐痛、食欲下降、体重轻微下降”,但这些症状极易被误认为是“胃炎、胆囊炎”等普通消化道疾病,导致延误诊断。
目前缺乏高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常规体检中的腹部超声难以清晰显示胰腺,而CT、MRI等影像学检查通常需在有明确症状后才会使用;肿瘤标志物(如CA19-9)的特异性也较低,良性胰腺疾病(如胰腺炎)也可能导致其升高,无法作为精准筛查指标。
早期无症状,诊断率极低:“发现即晚期”是常态
胰腺癌的发病位置极具隐蔽性——它位于腹腔深处,被胃、肝脏、肠道等器官包裹,早期肿瘤体积较小时,既不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疼痛,也不会出现特异性症状(如肺癌的咳嗽、胃癌的胃痛)。
约80%-90%的患者在确诊时,癌细胞已发生局部侵犯(如侵犯神经、血管)或远处转移(如转移至肝脏、肺部),彻底失去了手术切除(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的机会。
少数早期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非特异性症状,如“上腹部隐痛、食欲下降、体重轻微下降”,但这些症状极易被误认为是“胃炎、胆囊炎”等普通消化道疾病,导致延误诊断。
目前缺乏高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常规体检中的腹部超声难以清晰显示胰腺,而CT、MRI等影像学检查通常需在有明确症状后才会使用;肿瘤标志物(如CA19-9)的特异性也较低,良性胰腺疾病(如胰腺炎)也可能导致其升高,无法作为精准筛查指标。
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生存率全球垫底
即使患者幸运地在早期确诊并接受手术,或晚期接受综合治疗,效果也远不如其他癌症:
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早期胰腺癌的唯一根治手段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又称“Whipple手术”),这是腹部外科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需切除胰腺头部、十二指肠、胆囊等多个器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50%(如胰瘘、感染、消化道出血),且术后复发率仍较高。
对放化疗不敏感:胰腺癌的癌细胞对传统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和放疗的敏感性较低,治疗后肿瘤缩小的比例远低于肺癌、乳腺癌等;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也受限——胰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率较低(如EGFR、ALK突变罕见),且肿瘤微环境特殊(免疫细胞难以进入),免疫治疗有效率不足10%。
生存率极低: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约5%-10%(即100个患者中,仅5-10人能存活5年以上),而肺癌的5年生存率约19%,乳腺癌约90%,结直肠癌约65%。即使是早期确诊并接受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约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