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保险困局主要体现在强制搭售、信息不透明、投保流程混乱以及投保率低等方面。
强制搭售暗藏猫腻:部分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以“不买保险不给上牌”为由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如广东的罗女士在购车时被店主要求购买98元的保险,且投保后在相关App上查不到保单信息。这种行为涉嫌违反保险法中保险合同自愿订立的规定。
关键信息并不透明:投保时保险客服不主动告知“改装电动自行车不赔”等核心免责内容,线上投保普遍“先付费后看条款”,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如陕西的杨女士投保2800元的盗抢险,车辆被盗后,保险公司却以要扣除“车辆折旧费”为由,只赔付1900元,而杨女士在投保时并未被告知这些情况。
投保流程存在漏洞:北京的张女士在某平台投保电动自行车保险后,因车辆解除限速属于改装车,申请退保时,客服始终回避“改装车是否赔付”的核心问题,且未立刻办理退保,反而极力劝说张女士保留保单。此外,现实中不少改装电动自行车车主在出险后,都会遭遇保险公司以“车辆应认定为机动车”为由拒赔的情况。
保险投保率偏低:电动自行车虽无强制投保要求,但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然而其保险投保率始终偏低。《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增长率达5.85%,但很多车主对电动自行车保险闻所未闻,或因上述保险销售、理赔等环节的乱象,对投保望而却步。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