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李乃文谈上综艺:可以上,别多接,演戏才是本职

李乃文谈上综艺:可以上,别多接,演戏才是本职

月余之前,李乃文才凭借超绝综艺感跻身叔圈“天菜”行列,然而翻红百天他又在采访中推翻过往,称:综艺消耗个人神秘感,应专注演艺本身!

如此“自打嘴巴”到底是李乃文人设崩塌,还是有其他内情?

综艺使我翻红

但别多接

近日历史剧《归队》热播,李乃文作为主演之一受邀接受采访,面对记者的其他提问,李乃文都游刃有余的回复毕竟有关电视剧的信息,早已在拍摄过程中深入骨髓。

唯独当记者询问:(你觉得)演员上综艺会不会消耗神秘感时李乃文才罕见掉线,但仅经过短暂思考后他就再度上线并郑重回应。

李乃文称:自己认为综艺只是演员的另一种艺术输出形式,能拉近观众与演员的距离也能激发演员的艺术灵感;

但参演的综艺多了却会消耗演员的神秘感与信念感,所以不能总接还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拍戏或者舞台剧上,毕竟那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得不说李乃文的清醒让太多自称演员,却常年混迹综艺的综艺咖们脸红了,不止他们还有那些放着演员不好好做,偏要常驻直播间高喊321打价格的明星,比如亮哥。

2002年他以《北京假日》为敲门砖强势打开演艺圈的大门,并以此为基础步步为营;

2012年他是最具商业价值的艺人,2015年他是最受观众喜爱的影视明星,而2016年他又成了首届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年度最具突破男演员。

那时的亮哥让粉丝忍不住学海清高呼:你是我的神,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顶着无限光环和粉丝希冀的实力派艺人,却在《爸爸回来了》之后事业重心逐渐偏离。

先是《全员加速》后是《极限挑战》,他似乎沉浸在逗比人设的标签中无法自拔。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做综艺咖还不够他又跑去做带货主播,321上链接看似让他快速获得短期效益。

但黄景瑜在综艺中的一句“亮哥最怕什么,最怕价格打不下来”,还是狠狠扯下了这位昔日艺术家的遮羞布。

反观那些接触综艺真人秀,但有个人原则底线的演员,或许降低综艺行程不至于有神秘感数据加成,但至少降低了观众在欣赏作品时的跳戏概率。

比如借着情景喜剧基础轻松拿捏“跑男”综艺感的沙溢,依旧在《流浪地球2》中张弛有度的诠释了张鹏一角;

他的搞笑底色令人信服,他坚毅与责任心也令人信服,总之沙溢的张鹏充分说明了,演员上综艺未必是问题,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对表演的敬畏。

风骨在破圈面前

一文不值

或许有人会说,影视寒冬的环境下,艺人转型其他赛道维持曝光率无可厚非,没必要抱着一块“演员”的贞节牌坊饿死。

而所谓神秘感,或许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重要,但通过李乃文的采访内容、娱乐圈的各种前车之鉴,几乎可以认为这种短期转型受益,对演员的长远规划来说必然是受损严重且修复困难的。

因为演员最珍贵的资本就是神秘感和专业形象,就像岳云鹏站在那,即便不说话也能逗笑粉丝、闫学晶的剧照刚摆出来,观众就知道全剧谁最命苦。

如果让他们换个人设:喜剧演员演霸总、苦情特型演大女主,恐怕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跳戏,而这种不适应平移到综艺咖和售货员们的身上依然适用。

并非他们的演技不到家或是观众有偏见而是他们的专业形象受损,让观众对他们的新角色无法第一时间信服,当演员的个人性格过于突出,他们与角色的贴合度就要大打折扣,继而丧失说服力。

但换个角度看问题,影视寒冬是现实,僧多粥少也是事实,“李乃文们”只是在困境中选择通过综艺或是直播扩充年轻观众群体,提升国民度和个人商业价值而已。

最起码这种曝光率的反哺,能为他们的后续作品带来新的观众和关注点,比如李乃文的老汤。

所以面对保持风骨和突破桎梏的两难选择时,或许我们不应苛责演员的选择,但仍旧希望他们能尽量探索左右逢源的平衡点。

就像李乃文说的那样,综艺可以是调剂,通过综艺让观众看到演员不一样的一面,但利用综艺产生价值的同时也应明了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是做艺术家专心塑造角色还是放弃来时路,将自己摆到橱窗售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n/ent/163526.html

nbdtoutiao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