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周徐氏家族墓地发掘成果 揭示北周葬俗与历史线索。近日,《西安高望堆村北周徐氏家族墓地发掘简报》正式发布。2023年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高望堆村东发掘了四座北周时期的墓葬。根据墓志记载,M30为徐彰墓、M35为徐愻墓、M39为徐云墓,推断该墓地属于北周徐氏家族。
M30是一座斜坡墓道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总长22.3米,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及墓室组成,出土陶器66件(组),包括俑、马、骆驼、狗、鸡、车、井、厕等,均为泥质灰陶,并有一合墓志。M35同样是斜坡墓道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残长15.8米,结构与M30相似,出土陶器38件(组),有镇墓兽、人物俑、马、车、井、仓、磨、鼓、壶等,均为泥质灰陶,也有一合墓志。M39则为斜坡墓道双天井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总长22.04米,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封门和墓室组成,出土陶器56件(组),包括俑、镇墓兽、马、车、仓、井、灶、磨、壶等,均为泥质灰陶,还有一合墓志和一件铁镰。铁镰长24厘米,宽4.4厘米,弯曲呈弧状,尾部有阑,锋部圆弧,内侧开刃。
三座墓葬均为长斜坡墓道两天井单室土洞墓,墓道两侧未见壁龛,墓向坐北朝南。墓道长度不超过20米,以墓道长度和天井数量考量,属于西魏北周时期的中等级别墓葬。三座墓葬均有不同程度的盗扰,随葬品置于墓室东南、西南隅,主要为陶俑和模型明器。陶俑按功能分为镇墓驱邪、出行仪仗、家居生活三类。三座墓葬的陶器随葬品组合相对完整,处于北周墓葬俑群从“旧式流行期”向“过渡期”转变的阶段,符合北周前期的特点。
据墓志记载,M30、M35、M39墓主分别为徐彰、徐愻、徐云,三人历经北魏、西魏、北周三朝,于北周天和六年被迁葬于少陵原。徐氏家族源自兖州高平,后改郡望为京兆新丰,原是追随魏孝武帝西迁的河南河东土著势力群体人员。从墓葬规模和墓志内容来看,徐氏家族长期处于关陇集团的中下层,未能步入中枢要职,随葬品呈现出明显的关中本地风格。
此次考古发掘对研究北周时期家族墓地以及少陵原地区葬地葬俗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出土的墓志也为研究魏孝武帝西迁等历史问题提供了直接资料。